面积单位(面积单位的进率都是多少)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68
  • 来源:奥一装修网

一节课用问题研究“面积和面积单位”的教学

面积和面积单位

1.向你介绍我是谁

大家好,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的成员李亚飞。很高兴在“一课研究”微信平台上见到你!

2.本期内容

(1)听:《以问题引领、多维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探讨》

(2)阅读:以“面积和面积单位”课中的问题引领“统一计量单位”教学环节的思考与实践

(3)游戏:脑筋急转弯

3.听一听

——摘自朱作斌、何、胡《以问题引领、多维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探讨》(《宁波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》 2011.9第33卷第5期)

4.坚持阅读八分钟

“面积和面积单位”一课中以问题引领“统一测量单位”教学环节的思考与实践

问题引领的作用

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,明确问题的方向性,抓住核心问题,通过相关的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。从而感知和建构概念,理解问题的本质。

教学思考

“区域与区域单元”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二册第五单元“区域”的开题内容,是后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,有必要突破如何引导学生用问题统一优化计量单位这一关键问题。让学生体验观察——、猜测——、验证——、比较——的优化过程,感知并构建面积单位的概念,感受以正方形为面积单位优化面积单位的优势。以下是统一计量单位教学中调整教学问题的心路历程。

教学尝试过程

练习具体步骤:

(1)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,直接抛出问题,哪个区域大等等。

(2)学生合作操作实践。

(3)引出问题,在测量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,什么图形是最合适的单位,为什么?(期待学会说最好的答案)

(4)团队报告,正方形是最合适的单位。

问题设计及教学反馈

课后反思

在这一节课中,教师希望通过学生小组练习来报告最佳答案,但几次教学的实际情况是,学生不能一次得到最佳答案。由此衍生出很多琐碎的问题,目的是期望学生总结出最好的答案。这样的问题导致无效性和被动性,问题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严重不足,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强。

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体验。与其他面积单位相比,使用平方作为统一计量单位的过程是通过比较、分析和优化得到的,知识点的生成过程并没有很好的理解。

最终教学过程

练习具体步骤:

(1)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,抛出问题——哪个图形区大(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)。

(2)通过多次教学尝试,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以下预设。

预设1。如果学生回答:使用测量方法。

老师问:怎么衡量?

预设2:如果学生回答,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。

老师问:你能通过测量长度和宽度来比较两个区域的大小吗?

预设3。如果学生加上矩形面积按“长宽”计算

老师问:你测的长宽的标准是什么?

预设4。如果学生回答,可以用一个数字作为计量单位。

老师问:什么样的图形?可以用不同尺寸的图形吗?

(3)学生间合作操作的实践。

(4)根据小组的报告,得出最适合以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结论。

(5)通过对比分析和优化,得出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测量单位。

问题设计及教学反馈

课后反思

经过思考,同学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。教师在给予正面评价的同时,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测量单位与问题统一起来,测量主题图中两个图形的面积进行对比。老师和学生围绕这个主题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,就是用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不断地比较和优化测量的过程。

学生在汇报和展示作品时,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。三种图形作为测量面积的统一单位,两种图形的大小可以比较。再问一下,哪个数字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,为什么?获得了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点。

经过这两个优化过程,学生对正方形这个统一的计量单位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结语

引导问题,要根据教材的学习情况设计问题,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和情境,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。激活学生以问题为依托的思维,引导课堂以问题为依托,建构概念,深入理解问题本质。

主要参考文献

[1]李新林,突出问题导向,促进学生深度学习[A],小学教学参考,2016,9:80

[2]朱作斌,何,胡,以问题引领和多维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探讨[A],宁波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2011,9:33.5

5.脑筋急转弯

(1)3、3、8、8只能加减乘除。怎么才能拿到24?

(2)在古代数学名著《孙子算经》中,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今天有未知之物,三三之数还剩两个,五五之数还剩三个,七七之数还剩两个,问事物几何。”

审核人: 吴颖谦 朱满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