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(中秋节日的来源故事)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69
  • 来源:奥一装修网

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吗?

自古以来,中秋节就有祭祀月亮、赏月、拜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喝桂花酒等习俗。流传已久。中秋节是一个丰富多彩和宝贵的文化遗产,满月是人们团聚的标志,渴望家乡和亲人,祈祷丰收和幸福。

为什么八月十五是中秋节?

后羿射下九个太阳,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,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。奸诈刁钻、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。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,交于嫦娥保管。后羿恶徒逢蒙(传说后羿后来就死于此人箭下)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,嫦娥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,不多时便飘离地面,飞落月亮上成了仙。后羿回家寻妻不得,捶胸顿足,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。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天,皎洁的月亮上,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。后羿急忙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。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,遥祭嫦娥。后来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动,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。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

为什么中秋节吃月饼?

月饼是汉族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,在中秋节很受欢迎。其中广式、京式、苏式、潮式、云式月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。月饼又圆又圆,全家人都吃,象征着团圆与和谐。它们是中秋节必吃的食物。中秋节吃古代月饼作为祭品。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。在北宋时期,它在宫廷中很流行,但也流传到民间。当时俗称“萧冰”、“越团”。发展到明朝,就成了全民购买的共同饮食习俗。今天各地的品种多了,口味也不一样了。

为什么月亮上有玉兔?

传说很久以前,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,得道成了仙。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,个个生得纯白伶俐。一天,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,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,踏着云彩上天宫去。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,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。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,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。听完她的遭遇后,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,很同情她。但是自己力量微薄,能帮什么忙呢?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,多么寂寞悲伤,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,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,它立即飞奔回家。

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,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。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,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,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!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,一个个泪流满面。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,你们愿意陪伴我吗?嫦娥为了解救百姓,受到牵累,我们能不同情她吗?孩子,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!”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,都表示愿意去。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,笑了。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。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,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!

中秋习俗

祭月赏月,拜月 《礼记》早就有“秋暮月”的记载,意为祭拜月神。此时,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来欢迎 在少数民族中,祭祀月亮的习俗也很普遍。相传古齐丑女无盐。他们年轻时对拜月很虔诚。长大后,他们以优越的品德进宫,却不受宠爱。某年的8月15日,当天子在月光下看到她时,他认为她美丽出众,后来立她为皇后,这导致了中秋节拜月。嫦娥奔月以其美丽而闻名于世,所以少女拜月就想“长得像嫦娥,长得像明月”。中秋节晚上,云南傣族也流行“拜月”的习俗。

吃月饼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各地必不可少的习俗。俗话说“八月十五饱,中秋月饼香甜”。月饼这个词起源于南宋吴的《梦梁录》,当时它只是一种小吃。后来,人们逐渐把赏月和月饼结合起来,象征着家人团聚,寄托了自己的想法。同时,月饼也是朋友们在中秋节用来连接感情的重要礼物。福建厦门也有薄冰的习俗,薄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赏桂花喝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桂花,吃各种桂花做的食物,尤其是蛋糕和糖果。中秋之夜,月中仰望丹桂,闻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酒,欢庆一家人的甜蜜,成了节日的美好享受。在现代,人们经常用红酒来代替。

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!

来源/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