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(侗族服饰介绍)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69
  • 来源:奥一装修网

中国少数民族10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领略异国风情,看看你知道多少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选择了包括端午节、京剧和针灸在内的39个项目,总数居世界第一。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,如生产生活方式、风俗人情、文化观念等。

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、精神特质、价值观、心理结构、气质情感等核心要素,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。

中国这10个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代表性,民族风格也很强,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!

蒙古族长调民歌

蒙古语称之为五日亭路,意为龙歌。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存在,与草原和游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是蒙古族生产、生活和精神品格的象征性展示。

特点是字数少,腔长,高音悠远,舒缓自由,适合叙事,长于抒情;内容大多描写草原、马匹、骆驼、牛羊、蓝天、白云、江湖,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。

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

这种集歌、舞、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古典音乐艺术形式,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类木卡姆的总称,也是新疆“十二木卡姆”、“刀郎木卡姆”、“吐鲁番木卡姆”、“哈密木卡姆”的总称。

藏戏

藏戏是一种有面具,有歌舞故事的藏戏。它形成于14世纪,流传于青藏高原。原本是广场戏,只有一鼓一钹伴奏,没有其他乐器。

藏戏是一个庞大的戏剧体系,艺术种类和流派众多。藏戏的唱腔高亢浑厚,基本由人决定,每唱都有声音帮助。

贵州侗族大歌

侗族民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是我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、无指挥、无伴奏、自然合唱的民间合唱。

侗族民歌是没有伴奏和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。包括语音歌、叙事歌、儿歌、踩堂歌、堵路歌。

甘肃花儿

华尔,一首起源于明初,流行于甘肃、青海、宁夏的民歌,是当地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。

花体结构分为两节,前一节比较繁华,后一节是唱腔主题。旋律富有抒情性和乡土气息,所以在歌词中以女比花命名。

朝鲜族农乐舞

中国朝鲜族农家乐舞蹈是集表演、歌唱、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,反映了传统的农耕生产和生活。

《格萨尔》 史诗

《格萨(斯)尔》是一部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成就的宏大叙事史诗。它讲述了格萨尔王投身下层世界拯救众生,带领郭玲人民降魔抑魔,扶强扶弱,重新安置三界,完成人类使命,最终重返天堂的英雄故事。

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藏族、蒙古族、土族、裕固族、纳西族、普米族等少数民族中,讲述格萨尔王来到下层世界后,降魔抑强扶弱,统一各部门,最后归天的英雄业绩。

热贡艺术

热贡艺术起源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区,随着荣和寺的兴盛而发展。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、壁画、堆绣、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。

热贡艺术主要由藏传佛教中的佛教故事、藏族历史人物、神话传说、史诗等组成。而且还包括一些世俗的内容。

热贡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、独特的原材料和独特的传承习惯,在藏传佛教、民间艺术和建筑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。

羌年

羌族的传统节日是羌历,在羌族语言中被称为“日、美、吉”。根据不同

他们主要致力于庆祝丰收和给予感谢和祝愿,并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,持续三到五天,有的村要住到十月初十。

赫哲族伊玛堪说唱

伊玛坎说唱是赫哲族特有的没有伴奏的口头叙事,以叶韵和散文的形式出现。在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赫哲族中,伊玛坎一直是口耳相传的。

也是记录这个民族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的必经之路。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赫哲族语言、信仰、民俗习惯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被誉为“北亚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”。2011年11月23日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会议上,《赫哲族伊玛坎说唱》被列为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
新疆麦西热甫

麦Xi热敷在中国新疆广为流传。它是维吾尔人的传统习俗,展示维吾尔木卡姆、民歌、舞蹈、曲艺、戏剧、杂技、游戏、口头文学等。

它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、民间礼仪、文化艺术的主要场合,是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和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中国的39个非遗产项目大部分分布在中原地区,这10个项目都是在少数民族非遗产文化中传播的,由于涉及的人群和传播区域的问题,这些少数民族非遗产文化迫切需要我们的保护。

关注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,传播中国传统文化,保护传统非物质文化。让我们一起行动吧!

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