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岭水泥(秦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)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48
  • 来源:奥一装修网

陕西最悲伤的城市!曾经辉煌的陕西第二大城市,现在经济是最后的

很多人看到陕西的车牌号都很不解。铜川其实是陕西B,排名陕西第二,行政区划代码也是陕西第二。很多人吐槽为什么第二名不是咸阳宝鸡榆林。铜川的经济实力和城市规模都远远落后于那些城市,现在经济总量在陕西省排名倒数第一。

其实在陕西,除了第一个要建的城市xi安,铜川是第二个要建的城市。由于铜川市地下储存了大量的煤炭,铜川的经济实力在建国初期也是陕西仅次于xi的第二大城市,在当时也是“财富”的代名词。当年苏联援建的五个项目,铜川占了两个在陕西,经济占了陕西的一半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铜川不仅用煤矿为共和国做出了贡献,还建立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水泥厂,就是现在的秦岭水泥。民国时期,全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地方使用铜川煤和水泥!据说铜川和银川一样有名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,铜川对煤炭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导致铜川的缓慢衰落。

1953年1月铜川直属陕西省政府,1958年4月改为省辖市(陕西最早的省辖市)。1961年9月1日降为县级市,1966年8月1日改为省辖市,一直延续至今。

铜川煤炭丰富,开采时间永久。是陕西和西北地区少有的,政府重视开采铜川煤。抗日战争时期,日军占领了山西、河南多处煤矿,陇海铁路机车缺煤,为中条山抗日战役输送了大量煤炭。解放战争时期,地下党以铜川汉沽庄煤矿为根据地,护送一批共产党干部和民主人士,经铜川煤矿赶赴延安参加革命。地下党还以煤矿为掩护,以骡子运煤为由,向解放区运送大量枪支弹药和生活必需品。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Xi中勋、刘志丹的领导下,铜川矿工游击队成立,活跃在陕甘交界的各个角落。

1942年,河南天灾人祸造成粮食无收,300多万河南人涌入陕西,大部分留在铜川、宝鸡,也为铜川地下煤矿的开采创造了条件。建国之初,随着铜川煤矿的辉煌发展,铜川成了财富的代名词,又一个大规模的河南家庭来到铜川从事煤炭生产工作,这也是为什么铜川很多人会说陕西话和河南话的原因。丰富的矿产资源,淳朴的陕西人,勤劳的河南人,为了在这个山沟里生存下来,不计回报地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对铜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。

姚橹《平凡的世界》在大量的空间中描述了大亚湾煤矿(铜川崖口煤矿)井下矿工的生活,以孙少平和安索子为主要原型,展现了80年代后期铜川煤矿工人的理想追求和职业生涯,刻画了铜川这个煤炭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,成为一部能真实表达煤矿生活的不可多得的文学巨作。

2009年,国务院公布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,铜川上榜。时光荏苒,老蒸汽煤火车南下30多年。时代变了,破败的工厂,绣花机,高耸的烟囱。在资源的黄金时代,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发展持续产业的最有利时期。铜川错过了这个机会,在矿产资源几乎枯竭的情况下,研究转型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和高昂的成本。

因为矿产资源,拥挤的人群和 现在的铜川已经不再辉煌,经济已经从建国初期的陕西第二直接跌至陕西最后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,不仅直接破坏表土和植被,而且在储存、装卸过程中造成自燃或粉尘排放,破坏土地,污染大气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、废气和废渣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。

面对这些问题,铜川决策者一定要吸取成功经验教训,现在还是“有事可做”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。实施绿色开采不仅可以优化资源开发,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。当然,这些都需要人类防患于未然,在红灯出现之前及时转弯。不然等它真的筋疲力尽或者被污染的时候再行动就太晚了。将煤炭城市转型步伐推向新的高度,真正寻找实现产业根本性转型的新途径,铜川的明天会更好。

肥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