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化陶瓷特点(德化陶瓷厂最新招工网)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45
  • 来源:奥一装修网

《发现非遗之美》 ——德化瓷

德化瓷烧制技艺,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是福建德化的传统手工艺。德化陶瓷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,盛于唐宋,盛于明清,发展于当代。德化瓷雕始于宋代,从未间断,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工艺。一种是用优质高岭土直接成型,另一种是将泥塑变成模具,然后倒入灌浆或摩擦,干燥后再决定是否上釉,然后放入窑中,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烧制。其揉捏工艺精致细腻,造型逼真。雕刻和浮雕装饰将工艺和材料的美结合在一起,表现出著名的窑变气质,尤其是白瓷产品色调鲜明,层次丰富,釉色乳白色,如凝脂,透光率极佳。德化陶瓷产品一直是中国贸易的重要出口产品,与丝绸、茶叶齐名于世,被称为“东方艺术瑰宝”。

德化瓷雕历史悠久。根据对德化考古发现的238处唐至清窑遗址的分析,结合县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的硬陶和彩陶片、当地古墓出土的瓷器和大量古窑遗址标本,德化瓷器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,盛于唐宋元,盛于明清,发展于当代。

晚唐时期,德化陶瓷得到发展,编纂了第一部陶瓷专著《陶业法》。宋代制瓷工艺采用轮制、印模、接胎,在龙窑烧制了大量青瓷、青瓷、白瓷和少量黑釉瓷器。到了元代,德化开始建造“鸡笼窑”,陶瓷烧成技术由宋初的还原烧成技术发展到氧化烧成技术,产品富有质感,似脂似玉。宋元时期,德化瓷器大量出口,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。

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在《马可波罗游记》中称赞德化“瓷器市场多,制作精美”;目前,意大利博物馆收藏了他带回的德化瓷器,名为“凯尔波罗瓷器”。到了明代,德化陶瓷的制作工艺从造型到釉色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。1637年,宋《天工开物》年,说:“德化窑只烧瓷神仙,精美的人物和玩具瓷器”。明末清初,德化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,尤其是在沉船泰兴号上发现的35万件德化青花瓷,进一步证明德化瓷器的生产和出口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。

始于宋代的德化瓷雕,是为适应宗教文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艺术。随着瓷雕技艺的成熟,瓷土和釉料的不断完善,以及烧制工艺的长期积累,到了明代,何超宗用当地质地优良的高岭土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雕,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以其温润细腻、晶莹剔透的瓷器、精致典雅的瓷雕、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,被誉为“中华白”和“东方艺术瑰宝”,吸引着中外人士的目光,享有世界艺术瑰宝的崇高地位。明末清初,德化瓷雕进入全盛时期。清末以后,德化瓷业衰落,瓷雕艺术式微。而苏、徐友谊等少数民间艺人,则在艰难时期坚持制瓷、继承传统、创新。他们的“捏塑瓷梅花”、“木兰从军”、“关公”等作品在巴拿马、英国、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德化瓷业获得了新生。德化瓷雕与白瓷、高白瓷一起被誉为中国现代瓷器的“三朵金花”,其产品远销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德化哈